由產犢后到10~15天左右是泌乳初期,也叫身體恢復期。奶牛產后,產奶機能迅速增加,代謝旺盛,常發生代謝紊亂而患酮病和其他代謝疾病。因此對產后15天或更長一些時間內,嚴禁過早催乳,應當以盡快促使母?;謴徒】禐樵瓌t,以免引起體況的迅速下降面導致代謝失調。
為減輕產后母牛乳腺機能的活動,母牛產后2天內應以優質干草為主,同時補喂易消化的精料,如玉米、麩皮,同時適當增加鈣在日糧中的水平和食鹽的含量。產后3~4天,如母牛食欲良好、糞便正常、乳房水腫消失,則可隨消化器官恢復狀況和產奶量的增加,逐漸增加精料和青貯喂量。實踐證明,每天精料增加量以0.5~1千克為宜。如果母牛產后乳房沒有水腫、體質健康、糞便正常,在產犢后的第1天就可喂多汁飼料和精料,到第6~7天便可增加到足夠量。但在加料過程中,要注意消化器官和乳房的變化情況。如消化不良,糞便稀或惡臭,或乳房結水腫遲遲不消,就要適當減少精料和多汁料。待恢復正常后,再逐漸增加精料。
產后頭幾天,高產母牛產后4~5天內擠奶時,不可擠的過凈,特別是在產后第1天擠奶時。每次大約擠出2kg,夠犢牛飲用即可。第2天擠出全天奶量的1/3,第3天擠出1/2,第4天擠出3/4或完全擠干。每次擠奶時要充分按摩和熱敷乳房(有時也可冷敷)10~20分鐘,使乳房水腫迅速消失。但對低產或乳房沒有水腫的牛,開始就可擠干。
產后一周的奶牛,為了避免引起胃腸炎,不宜飲用冷水,應堅持飲37~38℃溫水,一周后母牛的飲水溫度可降至常溫。為了促進食欲,盡量多飲水,但對乳房水腫嚴重的奶牛,飲水量應適當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