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犢腹瀉是圈養牛常發的一種疾病,一般情況下,導致牛犢腹瀉的原因可分為感染因素、寄生蟲因素、應激因素和管理因素四個方面。如果牛犢出現腹瀉情況,而不及時采取相應治療措施,隨著病情加重,會導致牛只死亡,所以養殖戶們要引起重視,具體的致病因素可隨著興旺牛羊病專家一起來了解。
一、致病因素
1、感染因素
圈養牛舍內細菌、病毒繼發感染。秋季氣候驟變,當牛機體抵抗力下降時,牛舍衛生條件相對較差,環境中存有致病菌或病毒,出現兩種或多種病菌混合感染引起發病,具體表現為食欲減退或廢絕、精神不振、拉水樣稀糞、反芻次數減少或停止。
2、寄生蟲及應激因素
引起牛腹瀉的寄生蟲種類較多,誤食含有感染性幼蟲、蟲卵的飼料會引發牛腹瀉,臨床癥狀上表現為消瘦,貧血,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有時還混有寄生蟲蟲體和蟲卵。而秋季氣溫變化大、環境變差、長途運輸等因素可能引起牛應激而發生腹瀉行為。主要表現為拉稀,糞便沒有血液和黏液、呈水樣。
3、管理因素
牛只采食不良及飲水不潔也會引發牛只腹瀉。采食霉變的干草,或受污染的草料,投喂干草時,干草過硬,易引起消化不良,讓牛自由飲用飲水時常常將頭甚至腿伸進水中,黏有大小便的牛蹄污染了水源,這些情況都容易引起腹瀉。所以在生產養殖過程中,出現管理性腹瀉,要盡早展開針對性的治療。對于懷孕母牛尤其是懷孕后期的母牛,應保證足夠數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保持產圈干燥、衛生,定期對牛欄進行消毒處理,并適當保持牛舍通風,防治各類病菌、病毒大量繁衍。
二、表現癥狀
1、牛犢腹瀉發病初期表現為排黃白色、粥樣及帶臭味的糞便,隨后體溫可能會達到41℃左右。
2、病牛喜臥、肺部聽診可能會出現干性鑼音、水樣或者是膠凍樣糞便惡臭且帶血塊和血絲等等。
3、隨著病情發展,到后期病牛的皮膚缺乏彈性、眼球下陷,最終可能會脫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