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我國奶牛養殖規?;綄⑦M一步提高,同時借鑒發達國家經驗,規?;M程將進入注重單產提高和優質牧草供給的下半場。
我國奶牛養殖行業發展現狀
1.我國奶牛養殖規?;斤@著提高
2008年之后,我國的奶牛養殖在養殖規模、單產、質量水平上均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從存欄總量來看,我國的奶牛存欄量在2008年之后自1233.5萬頭增加至2015年的1468.5萬頭,增長19%,單產水平自2008年的4.58噸/頭年上升至6噸/頭年,上升31%。同時我國奶牛養殖規?;斤@著提高,存欄1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自2008年的19.5%上升至2015年的48.3%。
我國的奶牛單產逐年增長,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國家良種補貼政策的實施;奶牛養殖規?;降奶岣?;苜蓿等優質粗飼料的使用。
我國奶牛養殖的規?;纷?008年之后加速發展,2014年國內存欄10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達到1400多個,存欄500?1000頭的規模養殖戶達到2300多個,奶牛養殖規?;酱蠓岣?。規?;奶岣呒仁艿绞称钒踩录耐苿?,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經階段,大量資本進入奶牛養殖行業推動了我國奶牛養殖行業規?;降奶岣?,目前國內萬頭牧場已經并不罕見,存欄個位數的農場數急劇下降。
2.原奶產量增長速度放緩
自1978年至今,我國的牛奶產量整體呈增長趨勢,尤其是20世紀初原奶收購價的提高帶動養殖戶大量補欄,帶動牛奶產量快速增長,2003年我國牛奶產量同比增速一度達到30%以上,奶牛養殖步入快速發展車道。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徹底扭轉了我國奶牛養殖行業的發展速度,2009年以來我國牛奶產量增速大幅降低,個別年份甚至出現產量降低的情況。
我國原奶產量典型的三次下跌分別發生在2009年、2013年和2016年。2009年受到國內“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國內奶價大幅下跌。2013年受到奶牛疫病、小散戶退出、牛肉價格上漲帶來的屠宰增多等因素影響,國內牛奶產量再次下跌,且跌幅達到6%,牛奶產量下跌至3531萬噸,回到2008年前的水平。2016年國內牛奶產量再次下降,降幅達到4%,同時2016年國內原奶收購價格已經連續兩年處于成本線之下,長期的養殖虧損不僅迫使小養殖戶退出,一些規?;B殖場也出現倒奶殺牛和退出的情況,導致2016年我國牛奶產量再次出現大幅下降。
從我國原奶產量的變化來看,近幾年產量波動加大且產量增速逐步降低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目前國內奶牛養殖仍未擺脫虧損局面,低價進口奶制品的沖擊也在持續,長期來看,雖然國內奶制品消費仍有增長空間,但國產原奶也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只有在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奶牛單產和牛奶品質,才能使國產原奶的需求爆發,進而帶動產量回升。
全球奶牛養殖情況
1.主要國家奶牛養殖情況
美國的奶牛養殖技術和水平居全球領先地位,一方面,美國西部和東北部氣候適宜、草場資源豐富,適合發展奶牛養殖;另一方面,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美國奶業已發展至非常成熟的水平,奶牛養殖機械化水平高、單產不斷增長而存欄量則相對穩定;最后,奶制品加工業發達,美國約90%以上的鮮奶均用于加工,且人均奶制品消費量大,有效推動了奶牛養殖業的發展。2012年美國擁有51484個奶牛場,這些奶牛場主要以家庭牧場為主,但普遍采用舍養模式,牧場平均飼養規模179頭。2012年美國存欄100頭以上牛場的產奶量占總產量的86.4%,規?;较鄬^高,平均單產在10噸左右,單產水平在全球居首位。
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森林和草場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發展畜牧業。澳大利亞80%的牧場是家庭牧場,約20%的牧場為股份制牧場,平均每個牧場的飼養規模在150?400頭之間。由于澳大利亞草場資源豐富,奶牛養殖以放牧式養殖為主,人工飼料的使用較少,進而大大降低了飼料成本。雖然澳大利亞奶牛單產在全球排名不算靠前,但其奶牛養殖成本優勢顯著,原奶品質較高,且可供出口量大,進而奠定了其在全球奶制品出口市場的優勢地位。
發展中國家如巴西、阿根廷奶牛養殖自然資源較為豐富,但規?;蛦萎a水平較低。阿根廷天然草場面積占到國土總面積的50%左右,草場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因此奶牛養殖模式以散養為主,其奶牛養殖平均每個牧場150頭成乳牛,單產5噸左右,無論是單產水平還是牧場養殖規模在全球均不算靠前。雖然規?;捷^低,但阿根廷奶業仍舊發達,這主要得益于其資源稟賦的優勢、國內強勁的消費需求、加工業發達和有競爭力的出口優勢。阿根廷年人均消費奶制品210千克左右,國內消費需求巨大,同時20%左右的奶制品向南美及其他國家出口,是全球奶業貿易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2.國際奶業經驗啟示
根據資源稟賦、環境承載能力控制牧場規模。雖然全球奶業發達國家奶牛養殖已經實現規?;?,但是各國對牛場規模有嚴格限制。我國奶牛養殖牧場規模近年來逐年增大,但是大規模的牧場建設需與當地的資源能力和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
嚴格的質量檢測評定機制。在美國,每一批從農場運出的原奶都要經過一系列的衛生與質量檢測。我國執行原奶檢測的部門和機構眾多,但并沒有形成系統的檢測體系,目前仍存在各部門分工、合作機制不明確,檢測機構不能客觀、公正等制約因素,在質量檢測機制上仍需改善。
育種技術發達。育種技術發達是全球奶業發達國家的共同特征。我國的奶牛育種工作相對落后,“重引進,輕選育”,一方面使得進口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沒有培育出適合國內環境的優勢奶牛品種,對我國奶業的長遠發展不利。
奶農、奶站與加工企業利益捆綁。全球主要奶業發達國家的奶農、奶業合作社和奶企之間形成了相對持股和分紅的緊密聯結機制,將雙方利益進行捆綁,引導奶農重視原奶質量和安全,從源頭上保證了原奶的質量。中國的奶農、奶站和奶企之間是松散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利于奶農在源頭重視原奶質量和安全。
養殖機械化程度高。全程機械的使用不僅減少了勞動力投入,提高了養殖效率,而且降低了人工成本,減少了養殖過程中人為的污染,對提高原奶品質、促進奶牛養殖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我國的奶牛養殖部分環節已經實現了機械化作業,但是在數目眾多的中小規模牧場,以及奶牛養殖的其他環節,機械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我國奶牛養殖發展展望
未來我國奶牛養殖的規?;潭葘⑦M一步提高,規?;M程將進入注重單產提高和優質牧草供給的下半場。
規?;潭葘⑦M一步提升。按照國家奶牛養殖業規劃部署,至十三五末期,我國百頭以上奶牛養殖規模占比將達到70%,屆時國內大部分奶牛養殖將實現規?;?、集約化。隨著規?;降奶岣?,奶牛養殖機械化水平將顯著提升。目前國內規?;翀鰯D奶已經基本實現機械化,未來機械的使用在深度和廣度上將得到進一步提升。規?;降奶嵘€將表現在戶均奶牛存欄數量的增長,2015年國內奶牛養殖戶均存欄數為43頭,較奶業發達國家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目前國內存欄在10頭以下的養殖戶仍有150萬戶,小規模散養戶數目依舊很大。未來隨著國內奶牛養殖飼料成本、人力成本、環保成本、機械設備等方面的投入逐漸增大,小規模散養戶將不具備發展優勢,進而推動戶均存欄數的提高和規?;?、機械化的邁進。
單產水平提高重于規模擴張。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隨著奶牛養殖技術水平的提高,原奶產量的增長將主要依托于奶牛單產水平的提高。我國目前原奶產量的增長仍依靠奶牛養殖數量的增長,但是這種發展模式不可持續。未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我國奶牛養殖在規模提升的發展過程中,將更加注重單產的提高,依靠科學的育種和飼養技術提高奶牛單產水平將是一條可持續發展、但任重而道遠的發展之路。
優質牧草供給是提高品質的關鍵。從國外經驗來看,優質牧草供給是發展奶牛養殖的關鍵,我國2012年開始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計劃,國內苜蓿草種植面積開始大幅增長,但仍不能滿足奶牛及其他草食動物的需求,苜蓿草進口逐年增長。2017年農業部發布《全國苜蓿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雖然屆時仍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但國產苜蓿的供給能力將大大增強,優質牧草供給的增加將促進我國奶牛養殖的品質和單產水平進一步提高。